表7.1为各年龄组内儿童少年骨龄与身高、体重和bmi的相关系数,样本来自《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修订研究》中12796名(男6329名,女6467名)5~16岁的儿童少年,各年龄组例数在238~535名之间。在男14岁、女12岁以前,骨龄与身高、体重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关系,在青春期开始前后的年龄组内相关程度最高。在男14岁、女12岁以后,相关系数逐渐降低,女性比男性更显著,在女15和16岁时骨龄与身高之间为负相关。
骨龄与bmi的相关程度较低,仅在青春期开始时达到中等程度的相关。
由图7.1可见,当以成熟度分组时,发育提前组比发育一般组、发育延迟组的身材高大,在男11-14岁、女9-12岁之间不同成熟组之间的身高差异最为明显。发育提前组的身高先停止生长,而其他两种发育类型组继续生长,如果将各年龄身高以成年身高百分数表示,发育提前组的成年身高百分数也大于发育一般和延迟组。最终,发育延迟组达到或超过发育提前组。但不同成熟类型组达到成年时,体重差异仍然存在(图7.2),发育提前者体重较大,而且每单位身高的体重(bmi)也较大(图7.3),说明了不同成熟类型者之间的体格和身体组成的差异。
不同成熟组儿童少年的青春期生长突增的时间和突增的强度也不同,表7.2。发育提前者身高速度高峰(phv)年龄也提前,而且生长突增的强度稍大一些,但生长突增开始时间和突增强度之间仅有中等程度的负相关(在-0.3至-0.5之间)。在青春期后期(16-17岁)不同发育类型的儿童少年身高生长的速度也有所不同,发育延迟者在此期间的生长速度高于提前者。
许多生长发育延迟的儿童少年在18岁以后仍然有较大的身高生长潜力(roche et al., 1972),在一项瑞典儿童的纵断研究(hagg, et al., 1991)中,追踪至25岁时保留下来的男女受试者的例数仍然占原例数(男103,女80)的71%和73%。在15-25岁之间,女子三种发育类型的组间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;但男子在17岁以上时,发育延迟组(17名)的身高高于发育提前组,在18岁以上组间差异显著,最终的身高差异达6.5cm(p<0.01)。这17名发育延迟者在17岁-25岁间,身高平均增长6.3cm(3cm~16cm),18岁-25岁之间平均增长2.9cm(1.1cm~6.9cm)。发育一般组在18岁前高于延迟组,但最后发育延迟组高于一般组。三组受试者的最终身高为:提前组177.5cm,一般组179.8cm,延迟组184.0cm。hagg et al.的研究提示我们,在运动员选材实践中选择高身高的运动员时,要特别注意青春期后期发育成熟度的评价。
发育延迟的男女儿童,下肢长度相对较长,提示了线性体格与发育成熟度的关系。在体型与成熟度关系的研究中曾发现外胚型与发育延迟相关,但是内胚型和中胚型与成熟度的关系不明显。一般地讲,极端内胚型、中胚型比极端的外胚型者生长发育速度较快,骨龄提前,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年龄上所达到的成年身高百分数也较大;而外胚型者生长发育速度较慢,骨龄延迟,但生长时间较长。但在人群中的年龄组内,因体型为连续性分布,仅可对极端体型者应用上述规律。
【喜高科技】业内骨龄评价专家、专业骨龄研究科技机构及ag尊龙凯时集团-凯时k66会员登录应用服务商!
热门文章推荐